一篇題為“GZ17-6.02殺死葡萄膜黑色素瘤PDX分離株”的新研究論文發表在Oncotarget上。
在這項新研究中,來自弗吉尼亞聯邦大學、杜克大學醫學院、Genzada制藥公司、德克薩斯理工大學健康科學中心和匹茲堡大學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Laurence Booth、Jane L. Roberts、Ivan Spasojevic、Kaitlyn C. Baker、Andrew Poklepovic、Cameron West、John M. Kirkwood和Paul Dent在UM細胞中定義了GZ17-6.02的生物學特性,并同時確定了它與不可逆ERBB抑制劑(afatinib、Neratinib)和細胞毒性藥物阿霉素。
研究人員表示:“GZ17-6.02是一種新型化合物,含有合成的成分:姜黃素、有害生物堿和異香蘭素,并已在癌癥患者中進行了I期安全性評估。”
GZ17-6.02確實在實體瘤患者中進行了I期評估。RP2D為375 mg PO BID,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在此劑量下5個月腫瘤體積減少15%。本文的研究已經確定了GZ17-6.02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細胞PDX分離物中的生物學特性。
GZ17-6.02通過增強ATM-AMPK-mTORC1活性、YAP/TAZ失活和eIF2α失活等多種趨同信號殺死葡萄膜黑色素瘤細胞。GZ17-6.02顯著提高BAP1的表達,預測減少轉移,降低ERBB家族RTKs的水平,預測減少生長。GZ17-6.02與阿霉素或ERBB家族抑制劑相互作用,顯著增強腫瘤細胞殺傷,并增加自噬體形成和自噬通量水平。
敲除Beclin1、ATG5或eIF2α比敲除ATM、AMPKα、CD95或FADD的保護作用更強;然而,與CD95或FADD的敲除相比,FLIP-s的過表達提供了更大的保護。活化形式的mTOR和STAT3的表達顯著減少了腫瘤細胞的殺傷。GZ17-6.02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細胞中降低PD-L1的表達程度與在皮膚黑色素瘤細胞中觀察到的程度相似,而在提高MHCA水平方面效果較差。采用同基因腫瘤模型檢測GZ17-6.02的組分。
研究人員總結道:“我們的數據支持未來測試GZ17-6.02作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單一藥物,與ERBB家族抑制劑聯合,與細胞毒性藥物聯合,或與抗pd1免疫療法聯合。”
更多信息:Laurence Booth等人,GZ17-6.02殺死葡萄膜黑色素瘤PDX分離株,oncotarget(2024)。DOI: 10.18632 / oncotarget.28586期刊信息:Oncotarget由Impact Journals LLC提供引文:研究:GZ17-6.02殺死葡萄膜黑色素瘤的PDX分離株(2024,5月22日)檢索自2024年5月23日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4-05-gz17-pdx-isolates-uveal-melanoma.html。除為私人學習或研究目的而進行的任何公平交易外,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任何部分。內容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