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天文學家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觀測到一個名為4U 1538-522的日食x射線雙星系統。這次觀測活動的結果發表在9月26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對這顆脈沖星的性質和行為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一般來說,x射線雙星(XRBs)是由一顆普通恒星或一顆白矮星組成的系統,它將質量轉移到一個緊湊的物體上,這個物體可能是中子星或黑洞。根據伴星的質量,XRBs進一步分為低質量x射線雙星(lmxb)和高質量x射線雙星(hmxb)。
4U 1538-522是一顆由風驅動的持續食HMXB星,距離我們約22,200光年。在這個系統中,一顆中子星是從一顆超巨星(質量約為17個太陽質量)的恒星風中吸積出來的,它每3.73天繞這顆超巨星運行一次,并有規律的日食。先前的觀測發現,4U 1538-522的自旋周期為528.93秒,x射線光度為2.0萬億格/秒。
現在,由印度西里古里北孟加拉大學的Ruchi Tamang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已經使用了NuSTAR來進一步研究4U 1538-522的性質。
研究人員寫道:“在本文中,我們使用NuSTAR觀測資料對源4U 1538-522進行了詳細的光譜和時序分析。”
觀測發現,4U 1538-522的自旋周期約為526.23秒。結果表明,該系統以每年0.163秒的速度呈現自旋下降趨勢,直到發生轉矩反轉,隨后源以每年-0.305秒的速度自旋上升。
根據研究,4U 1538-522的脈沖剖面具有主峰和次峰的雙峰性質。在回旋線能量(18-24 keV)附近,二次峰變弱。NuSTAR數據顯示,在30 keV以上,脈沖分布呈現雙峰向單峰的轉變。
在觀測期間,最初發現4U 1538-522的回旋加速器線能量以每年約0.11 keV的速率增加,隨后以每年-0.14 keV的速率下降。天文學家指出,回旋線能量的變化可能是由于物質流入和流出之間的不平衡,這導致了吸積丘隨時間的變化。
NuSTAR對4U 1538-522日食的觀測表明,該系統中的風是由小而密集的團塊組成的。該論文的作者得出結論,當中子星進入其超巨星伴星的邊緣時,這些團塊會遮蔽視線。
?2023 Science X Netwo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