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dk98l"><meter id="dk98l"></meter></bdo>
  • 
    
    <label id="dk98l"><xmp id="dk98l">
  • 美國南北獨立戰爭(美國內戰)_實用信息_資訊_外房網

       日期:2025-07-16     來源:本站    作者:admin    瀏覽:63    
    核心提示: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4月19日- 1783年9月3日),又稱獨立戰爭或美國獨立戰爭,是由來自英屬美洲1

      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4月19日- 1783年9月3日),又稱獨立戰爭或美國獨立戰爭,是由來自英屬美洲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在國會發起的反對英國的戰爭。這場戰爭是關于美國從大英帝國獨立出來的問題。交戰發生在北美、加勒比海和環繞英格蘭的海域:北海、愛爾蘭海和英吉利海峽。

      自17世紀建立以來,英屬北美殖民地在英國斯圖亞特國王(Stuart Kings)授予的特許狀(charter)下進行自治,并得到英國議會(British Parliament)的保障。他們主要與母國波士頓、費城、查爾斯頓、百慕大、巴哈馬和牙買加進行貿易,并通過加勒比海entrep?ts與其他殖民地和歐洲列強進行貿易。

      《印花稅法案》和《湯森法案》引發了殖民地的反對和動蕩,導致了1770年的波士頓大屠殺和1773年的波士頓傾茶事件。1774年春,當國會將《不可容忍法案》強加于馬薩諸塞時,12個殖民地派出代表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1774年9月5日- 10月26日),起草一份向國王的請愿書,并組織抵制英國商品。戰爭于1775年4月19日爆發:駐扎在波士頓的英國軍隊在摧毀殖民地議會的火藥庫后,受到了位于列克星敦和康科德的麻薩諸塞州民兵的騷擾。6月,第二屆大陸會議任命喬治·華盛頓組建大陸軍,監督占領波士頓(1775年4月19日- 1776年3月17日)。愛國者向國王和國會遞交了橄欖枝請愿書(1775年7月8日簽署),國王和國會都拒絕了這份請愿書。作為回應,他們入侵英屬魁北克,但被擊退。1776年7月,國會一致通過了《獨立宣言》。

      迅速解決問題的希望得到了議會中的美國同情者的支持,他們反對諾斯勛爵在殖民地的“高壓政策”。然而,在英國人被趕出波士頓后,新任英國總司令威廉·豪將軍發起了反攻,并占領了紐約市。在穿過特拉華河之后,華盛頓在特倫頓戰役中與黑森軍隊交戰,并在普林斯頓戰役中擊敗了英國軍隊。1777年10月,英國將軍伯戈因在薩拉托加戰役中投降后,豪的費城戰役(1777 - 1778)占領了薩拉托加。1777-1778年的冬天,華盛頓撤退到福吉谷,在那里,普魯士盟軍將軍馮·斯圖本(von Steuben)將大部分未經訓練的大陸軍訓練成有組織的戰斗部隊。

      法國外交部長Vergennes認為這場戰爭是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依賴法國而不是英國的一種方式。雖然正式聯盟的談判始于1776年底,但進展緩慢,直到1777年10月愛國者在薩拉托加取得勝利。由于擔心國會可能會與英國早日達成協議,法國和美國在1778年2月簽署了兩項條約。第一個是商業條約,第二個是同盟條約;作為法國保證美國獨立的回報,國會同意加入對抗英國的戰爭,保衛法屬西印度群島。盡管西班牙拒絕加入法美同盟,但在1779年的《阿蘭胡斯條約》(Treaty of Aranjuez)中,他們同意在法國與英國的全球戰爭中支持法國,希望挽回1713年的損失。

      在北美的其他前線,西班牙的路易斯安那州總督貝爾納多Gálvez擊退了來自路易斯安那的英軍。1779年,西班牙和美國的私掠船為美國征服魁北克西部(后來的美國西北領土)提供了物資。Gálvez隨后在夏洛特堡戰役和彭薩科拉圍攻期間將英國軍隊驅逐出莫比爾,切斷了英國對東南內陸美洲印第安盟友的軍事援助。接替豪的是亨利·克林頓將軍,他在1778年從查爾斯頓發起了“南方戰略”。在占領薩凡納之后,在國王山戰役和考本斯戰役中的失敗迫使康沃利斯撤退到約克鎮,在那里他的軍隊被法國和美國的盟軍包圍。在切薩皮克戰役(Battle of the Chesapeake)中,法國海軍擊退了向衛戍部隊提供補給的企圖,1781年10月康沃利斯投降。

      盡管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的戰爭又持續了兩年,但英國與美國的戰爭以約克鎮戰役(Battle of Yorktown)告終。在喬治三世同意美國獨立的基礎上,羅金厄姆勛爵接替了北朝鮮事務部。初步條款于1782年11月簽署,1783年4月國會接受了英國的條款;這些權利包括獨立、英國軍隊的撤離、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割讓、海上航行以及紐芬蘭殖民地的捕魚權。1783年9月3日,英國和美國簽署了《巴黎條約》,并于次年春天批準生效。

      

      革命的前奏

      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以及更廣泛的被稱為七年戰爭的沖突隨著1763年的巴黎和平協定而結束,法國被趕出了北美。與此同時,英國廢除了殖民憲章中聲稱要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的條款;密西西比河成為了英國和西班牙在美洲屬地之間的分界線,在密西西比河上可以自由航行到“公海”。1763年,更多的美國領土易手,這比之前和之后的任何定居點都要多,這動搖了現有的聯盟和貿易網絡,并導致了定居者和美洲土著之間的沖突。

      1763年的公告線旨在重新集中殖民地向北擴張至新斯科舍省或向南擴張至佛羅里達州,同時通過限制在西部的定居點將美國原住民和殖民者分開。雙方都同意這一原則,但在劃定邊界的問題上存在分歧;維持和平需要在邊境部署正規軍,并導致了與殖民地立法機構關于由誰承擔費用的爭論。

      稅收和立法

      盡管這些殖民地由國王直接管理,并通過當地總督進行管理,但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土生土長的業主管理的。雖然對外事務由倫敦管理,殖民地民兵由當地資助,但隨著1763年法國威脅的結束,立法機構希望稅收減少,而不是增加。與此同時,七年戰爭的巨大開支意味著議會希望殖民地自己出資防御。結果導致了一系列關于這些費用應該如何支付的爭論。

      1763年至1765年,格倫維爾政府開始命令皇家海軍停止走私貨物的貿易,并在美國港口征收關稅。最重要的是1733年的糖蜜法案;在1763年之前,朗姆酒經常被忽視,但它對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85%的新英格蘭朗姆酒出口是由進口糖蜜制造的。緊隨這些措施而來的是《糖業法案》和《印花稅法案》,這些法案對殖民地征收額外的稅收,以支付保衛西部邊疆的費用。1765年7月,輝格黨成立了第一羅金厄姆部,廢除了《印花稅法案》,降低了對外國糖蜜的稅收,以幫助新英格蘭的經濟,但在《宣言法案》中重申了議會的權威。

      然而,這并沒有結束不滿;1768年,波士頓爆發了一場騷亂,當時當局以涉嫌走私為由扣押了“自由”號單桅帆船。1770年3月,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英國軍隊向投擲石塊的平民開火,造成5人死亡,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大屠殺。大屠殺發生的同時,以保守黨為基礎的北部部分廢除了《湯森法案》,北部于1770年1月上臺,一直執政到1781年。諾斯堅持保留茶葉稅,以確保議會對殖民地征稅的權利;這個數目很小,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人正是反對這個數目的。

      1772年6月的加斯比事件(Gaspee Affair)中,一艘海關船只被毀,緊張局勢隨之升級,并在1773年達到頂點。一場銀行業危機導致主導英國經濟的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幾近崩潰;為了支持它,國會通過了《茶葉法案》,賦予了它在13個殖民地的貿易壟斷地位。由于大多數美國茶葉是由荷蘭走私的,該法案遭到了非法貿易經營者的反對,同時又被視為議會強加稅收原則的又一次嘗試。然后,在1773年12月,“自由之子”冒充莫霍克人向波士頓港傾倒了342箱茶葉,以此抗議《茶葉法案》。這一事件被稱為波士頓傾茶事件。作為回應,議會通過了強制性法案,也被殖民者稱為不可容忍法案。雖然針對的是馬薩諸塞州,但許多美國人和輝格黨的反對派都認為這是對自由的威脅;這使得當地民眾、國會和倫敦媒體對愛國者事業的同情與日俱增。

      與英國王室決裂

      在18世紀的過程中,殖民地立法機構的民選下院逐漸從皇家總督手中奪取了權力。在小地主和商人的控制下,這些議會建立了臨時的省級立法機構,被稱為“大會”、“大會”和“會議”,有效地取代了皇家的控制。除格魯吉亞外,12個殖民地派代表參加了第一屆大陸會議,就統一應對危機達成一致。許多代表擔心全面抵制會導致戰爭,于是向國王請愿,要求廢除《不可容忍法案》。然而,經過一番辯論,1774年9月17日,國會通過了《馬薩諸塞薩福克決議》,并于10月20日通過了《大陸協會》;根據8月第一次維吉尼亞公約起草的草案,對英國實行了經濟制裁。

      一個由詹姆斯·杜安和后來的保皇派約瑟夫·加洛韋領導的派系否認其在美國內部事務上的權威,堅持國會承認議會管理殖民地貿易的權利。國會期待北韓政府做出讓步,于是授權殖民地立法機構的法外委員會和公約來執行抵制行動;從1774年到1775年,英國的進口減少了97%。然而,在2月9日,議會宣布麻薩諸塞州處于叛亂狀態,并對殖民地實行封鎖。今年7月,《限制法案》限制了與英屬西印度群島和英國的殖民貿易,并禁止新英格蘭船只進入紐芬蘭的鱈魚漁業。緊張局勢的加劇導致了對民兵儲備的爭奪,每個議會都有法律義務維持這些儲備以進行防御。4月19日,英國人試圖確保康科德軍火庫的安全,最終導致了列克星敦戰役和康科德戰役,戰爭由此開始。

      政治上的反應

      愛國者在康科德取得勝利后,由約翰·狄金森(John Dickinson)領導的國會溫和派起草了“橄欖枝請愿書”(Olive Branch Petition),提出接受王室權威,作為對喬治三世(George III)調停爭端的回報。然而,由于緊接著就有了《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宣言》,殖民地部長達特茅斯認為這一提議是不真誠的;他拒絕將請愿呈交給國王,因此在9月初被拒絕。盡管從憲法上講,喬治不能反對他自己的政府,但這讓那些希望他能調解爭端的美國人感到失望,而他的語言的敵意甚至惹惱了國會的保皇派成員。再加上8月23日為回應邦克山戰役而發布的叛亂宣言,和平解決的希望就此破滅。

      在輝格黨支持下,議會最初以170票否決了強制措施的實施,擔心激進的政策只會把美國人推向獨立。然而,到1774年底,英國權威的崩潰意味著,北方和喬治三世都認為戰爭不可避免。波士頓事件之后,蓋奇停止了行動,等待增援;愛爾蘭議會批準招募新的兵團,同時首次允許天主教徒入伍。英國還與德國簽署了一系列提供額外軍隊的條約。不到一年,它就在美國擁有了超過32000人的軍隊,這是當時歐洲以外最大的一支軍隊。

      然而,使用德國雇傭軍和天主教徒遭到議會和新教徒主導的殖民地議會中的許多人的反對;加上蓋奇缺乏行動,這使得愛國者控制了立法機關。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的小冊子《常識》(Common Sense)推動了人們對獨立的支持,這本書被廣泛轉載。為了起草《獨立宣言》,國會任命了五人委員會,成員包括托馬斯·杰斐遜、約翰·亞當斯、本杰明·富蘭克林、羅杰·謝爾曼和羅伯特·利文斯頓。該法案將13個殖民地的居民認定為“一個民族”,同時斷絕了與英國的政治聯系,同時還列出了一長串喬治三世涉嫌侵犯“英國人權利”的指控。

      7月2日,國會投票贊成獨立,并于7月4日發表了獨立宣言,華盛頓于7月9日在紐約向他的部隊宣讀了獨立宣言。此時,美國革命不再是一場關于貿易和稅收政策的內部爭端,而是變成了一場內戰。在國會中代表的各州與英國展開了一場斗爭,但各自又分裂為愛國者和保皇黨。愛國者通常支持從英國獨立出來,并在國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聯盟,而保皇黨仍然忠于英國的統治。對數字的估計各不相同,一種說法是,整個人口平均分為忠誠的愛國者、忠誠的保皇黨和那些漠不關心的人。另一些人則認為,愛國者占40%,中立占40%,保皇派占20%,但地區差異很大。

      在戰爭開始時,國會意識到要打敗英國需要外國聯盟和情報收集。秘密通信委員會成立的唯一目的是“與我們在英國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朋友通信”。從1775年到1776年,它通過秘密通信共享信息,建立聯盟,還在歐洲雇傭特工收集情報,進行秘密行動,分析外國出版物,發起愛國者宣傳運動。潘恩擔任秘書,西拉斯·迪恩協助法國在巴黎獲得援助。

      戰爭爆發

      隨著美國獨立戰爭在北美展開,在13個州中有兩個主要的競選戰場,還有一個較小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戰場,位于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到密西西比河,北至五大湖。全面的軍事行動開始于馬里蘭州北部,在1775年到1778年間,那里的戰斗最為頻繁和激烈。愛國者在南方取得了幾次戰略勝利,英國在薩拉托加失去了他們的第一支軍隊,法國作為美國的盟友加入了戰爭。

      1778年蒙茅斯戰役中,華盛頓將軍在擴大后的北部戰區以及在福吉谷過冬時,觀察到了來自紐約的英軍作戰。隨后,他在紐約市對英國軍隊進行了一系列突襲,阻止了英國的行動。同年,西班牙提供的弗吉尼亞上校喬治·羅杰斯·克拉克(George Rogers Clark)與講法語的定居者和他們的印第安盟友一起征服了美國西北地區的魁北克西部。

      從1779年開始,英國開始了南部戰略,從薩凡納開始,收集保衛軍的支持,并重新占領了愛國者控制的領土北至切薩皮克灣。起初,英國人取得了勝利,美國人在查爾斯頓的包圍中損失了一整支軍隊,這給該地區的愛國者造成了嚴重的挫折。但隨后英軍向北機動,導致美法聯軍在約克鎮戰役中圍困了第二支英軍,他們的投降有效地結束了獨立戰爭。

      早期活動

      1775年4月14日,托馬斯·蓋奇爵士接到英國的命令,對愛國者采取行動。蓋奇在1763年至1775年期間擔任北美總司令,并于1774年被任命為麻薩諸塞州州長。根據情報,蓋奇計劃通過列克星敦摧毀康科德的民兵軍械倉庫,并逮捕約翰·漢考克和塞繆爾·亞當斯,他們被認為是叛亂的兩個主要煽動者。行動將在4月19日午夜之前開始,突襲民兵組織,完成他們的目標,并在大批愛國者民兵做出反應之前撤退到波士頓。然而,保羅·里維爾幫助組織的愛國者情報部門得知了蓋奇的意圖,里維爾通知了康科德民兵的指揮官約翰·帕克上尉。戰爭的第一次行動是在列克星敦的小規模戰斗,隨后在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中進行了全面的戰斗。在造成約300人傷亡后,英國軍隊撤退到波士頓,隨后當地民兵包圍了這座城市。

      接下來的一個月,4500名英國援軍抵達,隨行的還有威廉·豪、約翰·伯戈因和亨利·克林頓爵士。6月17日,他們在邦克山戰役中占領了查爾斯頓半島,在這場正面進攻中,他們遭受了超過1000人的傷亡。蓋奇對這場代價高昂卻收效甚微的進攻感到沮喪,他請求倫敦派遣一支龐大的軍隊去鎮壓叛亂,但他們取代了他,豪接管了指揮權。

      1775年6月14日,大陸會議正式接管了波士頓的愛國者部隊,大陸軍由此誕生,現在大陸軍需要一個總司令。1775年6月,為了領導包圍波士頓的愛國者部隊,馬薩諸塞州國會領袖約翰·亞當斯提名維吉尼亞州代表喬治·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此時,代表們對華盛頓印象深刻,認為他的任命已成定局。6月16日,約翰·漢考克正式宣布華盛頓從此成為“聯合殖民地軍隊的將軍和總司令”。在法國和印第安人戰爭期間,華盛頓曾在英國作戰指揮部指揮弗吉尼亞民兵團。7月3日,他前往波士頓指揮正在進行的圍城行動。豪沒有與華盛頓對峙,華盛頓也沒有進攻該市的計劃;相反,美國人加強了多爾切斯特高地的防御。

      1776年3月初,亨利·諾克斯上校帶著突襲提康德羅加堡時繳獲的重炮抵達。3月5日,華盛頓在夜色的掩護下將炮兵部署在多爾切斯特高地,威脅波士頓和港口的英國船只。豪害怕再發生邦克山戰役,所以他撤離了波士頓。在3月17日(撤離日),英國人被允許在沒有更多傷亡的情況下撤離,他們乘船前往新斯科舍的哈利法克斯。華盛頓隨后將他的軍隊南下到紐約。

      從1775年8月開始,美國私掠船開始襲擊新斯科舍的村莊,先是在圣約翰,然后是夏洛特敦和雅茅斯。1776年,約翰·保羅·瓊斯和喬納森·埃迪分別突襲了坎索和坎伯蘭堡。

      在魁北克的英國官員開始與易洛魁人談判,爭取他們的支持,而美國人則敦促他們保持中立。由于意識到印第安人傾向于英國人,并擔心英裔印第安人會從加拿大發起進攻,國會于1775年4月授權入侵魁北克。

      第二次進入這片前法國領地的美國遠征隊在12月31日的魁北克戰役中被擊敗,在一次松散的圍攻之后,美國人于1776年5月6日撤退。6月8日,美國在Trois-Rivières的反擊失敗,結束了他們在魁北克的行動。然而,英國的追擊在尚普蘭湖被美國船只阻擋,直到10月11日在瓦爾庫爾島戰役中被清除。美軍被迫撤回到提康德羅加堡,結束了這場戰役。1776年11月,在坎伯蘭堡戰役期間,馬薩諸塞州發起的新斯科舍起義被驅散。累積的失敗使愛國者黨失去了當地公眾輿論的支持,新英格蘭殖民地激進的反保皇黨政策也疏遠了加拿大人。愛國者沒有再向北進攻。

      在弗吉尼亞州,隨著緊張局勢的加劇,皇家總督鄧莫爾勛爵試圖解除議會民兵的武裝,但沒有爆發戰斗。1775年11月7日,他發布了一項公告,承諾為那些逃離愛國者主人而為國王而戰的奴隸們提供自由。鄧莫爾的部隊在大橋戰役中被擊退,鄧莫爾逃到停泊在諾福克附近港口的英國船只上。第三次維吉尼亞大會拒絕解散民兵組織或實施戒嚴令。在最后一次皇家弗吉尼亞議會會議上,發言人佩頓·倫道夫沒有對鄧莫爾勛爵關于議會和解決議作出回應。談判失敗的部分原因是倫道夫同時也是第一次維吉尼亞州議員大會的主席,他將會議推遲到第一次大陸會議,他也是當時的總統。鄧莫爾命令船員在1776年1月1日焚燒諾福克。

      11月19日,在南卡羅萊納,保皇黨和愛國者民兵開始圍攻薩維奇的老地,隨后,在雪戰役中,保皇黨被趕出了殖民地。北卡羅萊納招募了保王派來重申在南方的殖民統治,但他們在摩爾克里克橋戰役中被決定性地打敗了,保王派的情緒也受到了抑制。在1776年6月28日的蘇利文島戰役(Battle of Sullivan's Island)中,一支英國正規軍開始重新征服南卡羅來納,并向查爾斯頓發起進攻,但以失敗告終,直到1780年,南方一直處于愛國者的控制之下。

      愛國者的火藥短缺導致國會授權對英屬西印度群島的巴哈馬群島進行遠征,以確保那里有更多的彈藥。1776年3月3日,美國人登陸拿騷,與英國人交戰,但當地民兵沒有抵抗。3月17日,探險隊沒收了所有可能的補給品,航行回家。一個月后,在與皇家海軍護衛艦格拉斯哥號(HMS Glasgow)在布洛克島戰役(Battle of Block Island)發生短暫沖突后,這個中隊返回了美國海軍在康涅狄格州新倫敦的獨立戰爭期間的作戰基地。

      英軍紐約反攻

      在新斯科舍的哈利法克斯重新集結后,威廉·豪決心與美國人作戰。1776年6月,他乘船前往紐約,并于7月2日開始在紐約港入口附近的斯塔頓島登陸。7月30日,美國人拒絕了豪的非正式和平談判企圖;華盛頓知道對這座城市的攻擊迫在眉睫,并意識到他需要提前獲得情報來對付紀律嚴明的英國正規軍。1776年8月12日,愛國者托馬斯·諾爾頓接到命令,要組建一支精英部隊,執行偵察和秘密任務。諾爾頓的游騎兵隊,包括內森黑爾,成為陸軍的第一個情報單位。當華盛頓被趕出長島時,他很快意識到,要打敗英國人,他需要的不僅僅是軍事力量和業余間諜。他致力于軍事情報的專業化,在本杰明·托爾梅奇的幫助下,他們成立了由六人組成的卡柏間諜集團。華盛頓和卡柏間諜圈的努力極大地增加了大陸軍團在戰場上的有效分配和部署。在戰爭期間,華盛頓在情報行動上花費了其總軍事經費的10%以上。

      華盛頓將他的軍隊分散在曼哈頓島和東河對岸的長島西部。8月27日,在長島戰役中,豪從側翼包抄了華盛頓,迫使他回到布魯克林高地,但他并沒有試圖包圍華盛頓的軍隊。8月28日晚上,亨利·諾克斯將軍轟炸了英國人。華盛頓知道他們勢不可擋,于是于8月29日下令召開戰爭委員會;所有人都同意撤退到曼哈頓華盛頓迅速集結了他的部隊,用平底貨船將他們渡過東河運到曼哈頓,沒有造成人員和彈藥的任何損失,留下托馬斯·米夫林將軍的部隊作為后衛。

      在9月舉行的斯塔頓島和平會議上,豪將軍正式會見了國會代表團,但英國代表團只有赦免權,不能承認獨立,因此未能達成和平。9月15日,當英國人在基普灣登陸,豪伊控制了紐約市,并在第二天的哈萊姆高地戰役中與美國人交戰,但沒有成功。10月18日,豪在佩爾角戰役中未能包圍美軍,美軍撤退。在10月28日的懷特平原戰役中,豪拒絕與華盛頓的軍隊接近,而是攻擊了一座沒有戰略價值的小山。

      華盛頓的撤退孤立了他的剩余部隊,英國在11月16日占領了華盛頓堡。英軍在那里的勝利相當于華盛頓最慘重的失敗,損失了3000名戰俘。四天后,留在長島的美軍團撤退了。亨利·克林頓將軍想要追擊華盛頓組織混亂的軍隊,但他首先被要求派遣6000名士兵占領羅得島州的新港,以確保保皇黨的港口。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追擊華盛頓,但豪命令他停止進攻,使華盛頓免受騷擾。

      對于美國來說,前景是暗淡的:被削減的軍隊已經減少到不足5000人,并將在今年年底征兵到期時進一步減少。民眾的支持動搖了,士氣下降了,國會放棄了費城,搬到了巴爾的摩。在美國戰敗后,特別是在紐約州,效忠者的活動激增。

      在倫敦,長島戰役勝利的消息受到熱烈歡迎,首都舉行了慶祝活動。公眾的支持達到了頂峰,國王喬治三世將巴斯勛章授予了豪。愛國者部隊的戰略缺陷是顯而易見的:華盛頓將數量上較弱的軍隊與一支較強的軍隊分開,他缺乏經驗的參謀誤讀了軍事形勢,美國軍隊在敵人的炮火下逃跑。這些勝利讓人們預測英國可能在一年內獲勝。與此同時,英國人在紐約地區建立了冬季營地,并期待來年春天重新開始運動。

      在國會撤回到更安全的馬里蘭州兩周后,華盛頓在1776年12月25日至26日的晚上越過了距離費城上游約30英里的結冰的特拉華河。他在冰凍的小路上走近時,嚇了黑森上校約翰·拉爾一跳。大陸軍擊潰了位于新澤西特倫頓的黑森駐軍,俘獲了900名俘虜。這場著名的勝利挽救了美國軍隊萎靡不振的士氣,給愛國事業帶來了新的希望,并驅散了對職業黑森“雇傭兵”的大部分恐懼。康沃利斯進軍奪回特倫頓,但在阿松平溪戰役中被擊退;在1月2日晚的普林斯頓戰役中,華盛頓智勝康沃利斯,并在第二天擊敗了康沃利斯的后衛。這兩次勝利使法國人相信美國是值得信賴的軍事盟友。

      1778年1月至5月,華盛頓進入新澤西州莫里斯敦的冬季營地,他得到國會的指示,給所有大陸部隊接種天花疫苗。雖然兩軍之間的糧草戰爭一直持續到3月,但是在1776-1777年的冬天,豪并沒有試圖進攻美國人。

      英國北方戰略失敗

      1776年的戰爭表明,奪回新英格蘭將是一件曠日持久的事情,這導致了英國戰略的改變。這包括通過控制哈德遜河將北部與全國其他地區隔離開來,從而使他們能夠集中精力于據信得到大量保皇黨支持的南部地區。1776年12月,豪寫信給殖民大臣日爾曼勛爵,建議對費城進行有限的進攻,同時第二支軍隊從加拿大沿著哈德遜河移動。1777年2月23日,日爾曼收到了這封信,幾天后,當時正在倫敦休假的伯格恩發來了一份備忘錄。

      伯戈因提供了幾個選擇,所有這些都讓他負責進攻,而豪則留在防守。所選擇的方案要求他帶領主力從蒙特利爾向南沿哈德遜河谷而下,同時由巴里·圣萊熱率領的一支小分隊從安大略湖向東移動。兩人將在奧爾巴尼會面,讓豪決定是否加入他們。這在原則上是合理的,但并沒有說明所涉及的后勤困難,伯格恩錯誤地認為豪將繼續處于守勢;杰曼沒能說清楚這一點,這意味著他選擇進攻費城。

      1777年6月14日,伯格恩率領一支由英國正規軍、德國輔助軍和加拿大民兵組成的混合部隊出發,并于7月5日占領了提康德羅加堡。當霍雷肖·蓋茨將軍撤退時,他的軍隊封鎖了道路,摧毀了橋梁,筑堤了溪流,并剝奪了該地區的食物。這減慢了伯戈因的進度,迫使他派出大規模的覓食遠征隊;8月16日,700多名英軍士兵在本寧頓戰役中被俘。圣萊熱向東移動,包圍了斯坦威克斯堡;盡管在8月6日的奧里斯卡尼戰役中擊敗了美國救援部隊,他還是被他的印第安盟友拋棄,并于8月22日撤回魁北克。此時,伯戈因處于孤立狀態,在人數上落后于蓋茨,他沒有撤退到提孔德羅加堡,而是繼續向奧爾巴尼挺進,于9月13日抵達薩拉托加。他在城鎮周圍建造防御工事,并請求克林頓在建造城鎮周圍防御工事時給予支持。

      他的部隊士氣迅速下降,9月19日在弗里曼農場戰役中試圖突破蓋茨的嘗試失敗,導致600名英軍傷亡。當克林頓說他無法與他們取得聯系時,伯格恩的下屬建議撤退;10月7日,一支偵察部隊在比米斯高地戰役中被蓋茨擊退,迫使他們以慘重的損失返回薩拉托加。到10月11日,所有逃跑的希望都破滅了;連綿不斷的大雨把營地變成了一個“骯臟的地獄”,到處是泥漿和饑餓的牲畜,供應品嚴重不足,許多傷員痛苦不堪。伯戈因于10月17日投降;大約6222名士兵投降,其中包括里德爾將軍指揮的德國軍隊。他們的武器被帶到波士頓,然后再從那里運往英國。

      豪伊在確保補給品后,于24日在切薩皮克灣登陸,再次向費城進軍。在9月11日的白蘭地酒之戰中,他擊敗了華盛頓,并讓他有序地撤退。9月20日,康沃利斯在保利驅散了一支美國小分隊后,于9月26日占領了費城,豪率領的9000人的主力部隊駐扎在北部的日耳曼敦。10月4日,他們在這里遭到華盛頓的攻擊,但被擊退。

      為了防止豪在費城的部隊從海上獲得補給,愛國者們分別在特拉華的東岸和西岸建立了米夫林堡和附近的默瑟堡,并在城市南部的河流中設置了障礙。這一行動得到了特拉華號上一支由大陸海軍艦艇組成的小型艦隊的支持,由約翰·黑茲爾伍德指揮的賓夕法尼亞州海軍予以補充。10月20日至22日的紅岸戰役中,皇家海軍試圖占領這些堡壘,但以失敗告終;第二次進攻在11月16日占領了米弗林堡,而兩天后,當康沃利斯攻破城墻時,莫瑟堡被遺棄了。他的補給線得到了保障,豪試圖引誘華盛頓參戰,但在12月5日至8日的白沼澤戰役中,他與華盛頓發生了小規模沖突,但沒有取得任何結果,他撤退到費城過冬。

      12月19日,美國人也跟著進入了福吉谷的冬季營地;盡管華盛頓的國內反對者將他在戰場上的失利與蓋茨在薩拉托加的勝利進行了對比,但像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這樣的外國觀察家對德國城同樣印象深刻,它展現出了韌性和決心。整個冬天,惡劣的條件、供應問題和士氣低落導致2000人死亡,另有3000人因缺乏鞋子而不適合工作。然而,男爵Friedrich Wilhelm von Steuben利用這個機會將普魯士陸軍的訓練和步兵戰術介紹給整個大陸軍;他通過訓練每個團的“模范連”來做到這一點,然后這些模范連指揮他們的家鄉部隊。盡管福吉谷離他們只有20英里,豪卻沒有進攻他們的營地,一些評論家認為這樣做可以結束戰爭。

      北方的僵局

      1777年底,豪辭職,并于1778年5月24日由亨利·克林頓爵士接替;法國參戰后,他奉命在紐約加強兵力。6月18日,英國人離開費城,在美國人的追趕下重新振作起來;6月28日的蒙茅斯戰役雖然沒有結果,但卻鼓舞了愛國者的士氣。華盛頓集結了查爾斯·李潰敗的軍團,大陸軍擊退了英軍的刺刀攻勢,英軍的后衛傷亡人數大約多了50%,美軍在最后時刻保住了陣地。那個午夜,新上任的克林頓繼續撤退到紐約。

      海軍上將查爾斯·亨利·赫克托·德斯坦率領的一支法國海軍被派去協助華盛頓;他們認為紐約是一個過于強大的目標,于是在8月,他們聯合約翰·沙利文將軍指揮陸軍,對紐波特發動了一次攻擊。由此產生的羅得島戰役是不確定的;法國人在一場風暴中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為了避免讓他們的船只處于危險之中,他們撤退了。進一步的行動僅限于10月份英國對栗子頸和小蛋港的突襲。

      1779年7月,美國人占領了英國在斯托尼波因和保盧斯胡克的陣地。克林頓派遣威廉·特賴恩(William Tryon)將軍突襲康涅狄格,試圖誘使華盛頓采取果斷行動,但沒有成功。7月,美國海軍的一次大型行動,佩諾布斯科特遠征,試圖奪回緬因州,當時是馬薩諸塞州的一部分,但失敗了。1779年4月,易洛魁人在魁北克邊境的持續襲擊導致了懲罰性的蘇利文遠征,摧毀了許多定居點,但沒能阻止他們。

      在1779-1780年的冬天,大陸軍遭受了比在福吉谷更大的困難。在漫長的戰爭中,士氣低落,公眾支持率下降,大陸美元幾乎一文不值,軍隊受到供應問題的困擾,逃兵很常見,在1780年初,賓夕法尼亞線和新澤西線的兵團因情況而發生叛亂。

      1780年6月,克林頓派遣6000人在威廉·馮·克尼弗豪森的帶領下重新奪回新澤西,但他們在康涅狄格農場之戰中被當地民兵阻止;雖然美國人撤退了,但克尼弗豪森覺得自己不夠強大,無法與華盛頓的主力交戰,于是撤退了。兩周后的第二次嘗試以英國在斯普林菲爾德戰役中的失敗而告終,有效地終結了他們在新澤西的野心。7月,華盛頓任命本尼迪克特·阿諾德為西點軍校的指揮官;他企圖將堡壘出賣給英國人,但由于計劃不周而失敗,當他的英國聯絡人約翰André被俘后被處決時,陰謀才被揭穿。阿諾德逃到了紐約,并改變了立場,在一本名為《致美國居民》的小冊子中,這一行為被證明是正當的;愛國者譴責他的背叛,而他發現自己在英國幾乎同樣不受歡迎。

      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戰爭主要局限于小規模沖突和突襲。1778年2月,一支民兵遠征隊試圖摧毀凱霍加河沿岸定居點的英國軍事補給,但由于天氣惡劣而被阻止。同年晚些時候,美國發動了第二次戰役,從英國人手中奪取伊利諾斯州。7月4日,由喬治·羅杰斯·克拉克上校指揮的維吉尼亞民兵、加拿大移民和印第安盟友占領了卡斯卡斯基亞,然后又控制了文森斯,盡管文森斯被魁北克州長亨利·漢密爾頓重新奪回。1779年初,維吉尼亞人在文森堡的圍攻中進行了反擊,把漢密爾頓俘虜了。克拉克在結束戰爭的《巴黎條約》(Treaty of Paris)中確保了英屬魁北克西部成為美國西北領土。

      1780年5月25日,英國上校亨利·伯德入侵肯塔基州,作為清除從魁北克到墨西哥灣沿岸美軍抵抗行動的一部分。他們在新奧爾良彭薩科拉的進攻被西班牙總督Gálvez在莫比爾的進攻所擊敗。同時,英國對圣路易斯的進攻被西班牙副總督德萊巴擊退,對卡霍基亞的弗吉尼亞縣法院的進攻被克拉克中校擊退。在底特律的伯德領導下的英國倡議在傳聞中克拉克的介入下被終止。在舔河流域,暴力的規模,例如在藍舔戰役,是極端的,“即使是在邊境標準”。當英國人和他們的輔助部隊撤退到五大湖時,英國和德國殖民地的人加入了克拉克的民兵組織。作為回應,美軍于8月在瑪德河沿岸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進攻,在皮克戰役中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并沒有結束印第安人的襲擊。

      法國士兵奧古斯丁·德拉巴爾梅率領加拿大民兵試圖占領底特律,但11月5日,由“小烏龜”率領的邁阿密土著人襲擊了駐扎在營地的移民者,他們就分散了。西部戰爭陷入僵局,英軍駐扎在底特律,維吉尼亞人在面對英屬印第安人的抵抗時,向西擴張俄亥俄河以北的定居點。

      南方戰爭

      “南方戰略”是由日爾曼勛爵根據約瑟夫·加洛韋(Joseph Galloway)等倫敦保皇黨成員的意見制定的。他們認為,在愛國者最強大的北部與他們作戰毫無意義,而新英格蘭的經濟依賴于與英國的貿易,無論誰來統治它。另一方面,對煙草征收關稅使英國更能從南方獲利,而當地的支持意味著需要少量的正規部隊來確保南方的安全。如果取得勝利,美國將只剩下一個縮小了的部分,南邊是英國屬地,北邊是加拿大,西邊是俄亥俄州;由于大西洋海岸由皇家海軍控制,國會將被迫同意條款。然而,事實證明,對保皇派支持程度的假設過于樂觀。

      因此,1778年12月,日爾曼命令英國駐東佛羅里達的指揮官奧古斯丁Prévost向佐治亞進軍。阿奇博爾德·坎貝爾中校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軍官,在戰爭早期被俘虜,后來被交換為伊森·艾倫,于1778年12月29日俘虜了薩凡納。他招募了近1100人的效忠者民兵,其中許多人據說是在坎貝爾威脅沒收他們的財產后才加入的。由于缺乏動力和訓練,他們的軍隊不可靠,1779年2月14日在Kettle Creek戰役中被愛國者民兵打敗,盡管這被3月3日英國在Brier Creek的勝利所抵消。

      六月,Prévost在撤退到薩凡納之前對查爾斯頓發動了一場失敗的進攻,這次行動因英國軍隊大規模的搶劫而臭名昭著,激怒了忠誠派和愛國者。10月,德斯坦海軍上將和本杰明·林肯將軍指揮的法美聯合行動未能重新奪回薩凡納。Prévost被康沃利斯勛爵(Lord Cornwallis)取代,他負責日耳曼的戰略;他很快意識到,對保皇黨支持者的估計被大大夸大了,他需要更多的正規軍。

      在克林頓的支持下,他的軍隊于1780年5月占領了查爾斯頓,造成了這場戰爭中最嚴重的愛國者失敗;五千多名俘虜被抓,南方的大陸軍被徹底摧毀。5月29日,保王派正規軍巴納斯特·塔爾頓在蠟豪斯戰役中擊敗了一支400人的美軍部隊;超過120人被殺,據說許多人是在投降后被殺的。責任是有爭議的,效忠者聲稱塔爾頓是在談判投降條件時被槍殺的,但它后來被愛國者用作招募工具。

      克林頓回到了紐約,留下康沃利斯監督南方;盡管他們取得了成功,但兩人幾乎沒有說過話,這給未來的戰爭帶來了可怕的后果。南方的戰略依賴于當地的支持,但這被一系列強制措施所破壞。以前,被俘的愛國者在發誓不拿起武器反抗國王后被送回家;他們現在被要求與以前的同志作戰,而沒收愛國者擁有的種植園,使得以前中立的“貴族”站在了他們一邊。在威廉姆森種植園、雪松泉、落基山和懸巖發生的小規模沖突標志著南卡羅來納對新宣誓的普遍抵制。

      7月,國會任命霍雷肖·蓋茨將軍為南部指揮官;8月16日,他在卡姆登戰役中戰敗,康沃利斯得以自由進入北卡羅來納州。盡管在戰場上取得了勝利,但英國人無法控制農村地區,愛國者的攻擊仍在繼續;在向北移動之前,康沃利斯派了帕特里克·弗格森少校率領的效忠軍來掩護他的左翼,使他們的部隊相距太遠,無法相互支援。10月初,弗格森在國王山戰役中被擊敗,驅散了該地區有組織的保皇派抵抗。盡管如此,康沃利斯繼續前往北卡羅萊納,希望得到保皇派的支持,而華盛頓在1780年12月用納撒尼爾·格林將軍取代了蓋茨。

      格林將他的軍隊分成兩派,率領主力向東南方向追擊康沃利斯;一支由丹尼爾·摩根率領的小分隊被派往西南方向,他于1781年1月17日在考本斯擊敗了塔爾頓的英國軍團,幾乎消滅了它的戰斗力。除了1781年1月本尼迪克特·阿諾德(Benedict Arnold)領導的對里士滿(Richmond)的突襲之外,愛國者在南方占據了主動權。格林帶領康沃利斯在北卡羅萊納進行了一系列反游行;三月初,英國人筋疲力盡,物資短缺,格林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力量在3月15日打吉爾福德法院之戰。盡管取得了勝利,康沃利斯還是遭受了重大傷亡,撤退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威爾明頓尋求補給和增援。

      愛國者黨現在控制了沿海地區以外的卡羅來納和喬治亞州的大部分地區;4月15日,他們在霍布克山戰役中遭遇小挫折后,重新奪回了沃森堡和莫特堡。6月6日,準將安德魯·皮肯斯(Andrew Pickens)占領了奧古斯塔(Augusta),把英國人留在佐治亞的查爾斯頓和薩凡納(Savannah)。認為保皇黨將承擔大部分戰斗,這讓英國缺少軍隊,戰場上的勝利是以他們無法彌補的損失為代價的。盡管在9月8日的尤托斯普林斯戰役中阻止了格林的進攻,康沃利斯還是撤回到查爾斯頓,但他的戰役并沒有取得什么成果。

      西方的運動

      當西班牙在1779年加入法國對抗英國的戰爭時,他們的條約明確排除了西班牙在北美的軍事行動。然而,從戰爭一開始,西班牙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長Bernardo de Gálvez就允許美國人進口供給品和軍需品到新奧爾良,然后用船運到匹茲堡。這為大陸軍提供了另一條運輸路線,繞過了英國對大西洋海岸的封鎖。

      這次貿易是由奧利弗·波洛克組織的,他是哈瓦那和新奧爾良的一位成功商人,被任命為美國“商業代理人”。它還幫助支持了美國在西部的戰役;在1778年的伊利諾斯戰役中,喬治·羅杰斯·克拉克將軍領導的民兵組織將英國人從魁北克的一部分清除出去,建立了弗吉尼亞州的伊利諾斯縣。

      盡管官方保持中立,Gálvez還是發起了針對英國哨所的進攻行動。首先,他清除了英國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布特堡和密西西比州納齊茲的駐軍,并占領了五個堡壘。為此,Gálvez開通了密西西比河以北到匹茲堡的美國殖民地的通航。

      1781年,加爾維茲和波洛克沿著墨西哥灣向東進發,以確保西佛羅里達的安全,包括英國控制的莫比爾和彭薩科拉。西班牙的行動削弱了英國對英屬印第安盟友的武器供應,這實際上中止了一個攻擊密西西比河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的定居者的軍事聯盟。

      英國在美國的失敗

      克林頓1781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紐約度過;他沒能制定出一個連貫的作戰戰略,部分原因是他與海軍上將馬里奧特·阿爾布思諾的關系不好。在查爾斯頓,康沃利斯獨立制定了一項在維吉尼亞的進攻計劃,他希望能孤立格林在卡羅來納的軍隊,并導致南方愛國者抵抗的崩潰。這是由倫敦的日爾曼勛爵批準的,但他們都沒有通知克林頓。

      華盛頓和羅尚博現在討論了他們的選擇;前者想進攻紐約,后者想進攻弗吉尼亞,康沃利斯的軍隊在那里不太穩固,因此更容易被擊敗。華盛頓最終讓步,拉斐特帶領法美聯軍進入維吉尼亞,但克林頓將他的行動誤解為準備攻擊紐約。出于對這一威脅的擔憂,他指示康沃利斯建立一個戒備森嚴的海上基地,讓皇家海軍從那里撤出軍隊,幫助保衛紐約。

      當拉斐特進入弗吉尼亞時,康沃利斯聽從克林頓的命令撤退到約克鎮,在那里他建立了堅固的防御并等待撤退。西班牙海軍簽署了一項保護法屬西印度群島的協議,允許德格拉斯上將遷往大西洋海岸,這是阿布斯諾特沒有預料到的。這為拉斐特提供了海軍支持,而之前在新港和薩凡納的聯合行動的失敗意味著他們的協調計劃更加仔細。盡管他的下屬一再催促,康沃利斯并沒有試圖在拉斐特建立攻城線之前與他交戰。更糟糕的是,由于預計英軍將在幾天內撤離,他放棄了外圍防御,而外圍防御迅速被圍攻者占領,加速了英軍的失敗。

      8月31日,一支由托馬斯·格雷夫斯率領的英國艦隊離開紐約前往約克鎮。8月30日,德格拉斯為圍攻者登陸部隊和彈藥后,留在切薩皮克灣,并于9月5日攔截了他;盡管切薩皮克戰役損失慘重,但格雷夫斯被迫撤退,康沃利斯被孤立。一次試圖從格洛斯特角越過約克河的越獄行動由于天氣惡劣而失敗。在猛烈的轟炸和不斷減少的供給下,康沃利斯感到他的處境毫無希望,并于10月16日派遣使者前往華盛頓談判投降;經過12個小時的談判,這些協議在第二天最終敲定。失敗的責任是康沃利斯、克林頓和杰曼之間激烈的公開辯論的主題。盡管受到下級軍官的批評,康沃利斯仍然贏得了同僚的信任,后來擔任了一系列高級政府職位;克林頓最終承擔了大部分責任,并在默默無聞中度過了余生。

      在約克鎮事件之后,美國軍隊被派去監督華盛頓和克林頓之間的停戰協議。1782年1月,國會通過法律,禁止英國在北美采取任何進一步的進攻行動。1782年11月,英國和美國在巴黎進行談判,初步簽署了承認美國獨立的協議。英國在北美的領土主張被割讓給美國的國會戰爭目標已在沿海城市分階段完成。

      在南方,格林將軍和韋恩將軍在薩凡納和查爾斯頓松散地駐扎英軍。1782年12月14日,他們在那里看到英國人最終從查爾斯頓撤走了正規軍。由白人和自由黑人組成的保皇派省民兵,以及保皇派和他們的奴隸被轉移到新斯科舍省和英屬加勒比海地區。英國的印第安盟友和一些獲得自由的黑人被留下,在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通過美國的防線逃跑。

      華盛頓將他的軍隊轉移到紐約以北60英里的哈德遜河上的新溫莎,在那里,美國軍隊的人員和軍官們被強制休假回家,直到1783年9月3日《巴黎條約》正式結束戰爭。當時,國會解散了華盛頓大陸軍的幾個團,并開始向在西北地區服役的退伍軍人發放土地。1783年11月25日,隨著克林頓的繼任者蓋伊·卡爾頓將軍的離開,英國對紐約市的最后一次占領結束了。

     
    打賞
     
    更多>同類文章

    推薦圖文
    推薦文章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色狠狠色狠狠综合一区| 久久综合狠狠色综合伊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另类小说图片综合网|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合小说网| 伊人久久综合成人网|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久久影院综合精品|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导航|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色产综合色产在线观看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伊人青青综合网站|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国产香蕉|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直播| 国产综合精品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香蕉热狠狠综合| 亚洲综合图片小说区热久久|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色综合色天天久久婷婷基地| 色综合67194| 色综合伊人色综合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色妞色综合久久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