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末日文學中,一個早期的、有影響力的思想實驗正在成為現實——回形針最大化的場景,只不過世界上沒有充斥著多余的、不需要的回形針。它充滿了對人工智能末日的預測。
出于同樣的原因,好萊塢不會制作飛機不會被劫持、游輪不會傾覆沉沒的非災難電影,如果一個人工智能專家不強調所謂的“存在”風險,他就會被判隱形。這就是為什么你很少聽到meta的人工智能大師Yann LeCun的消息。
當被問及對新聞的定義時,ChatGPT說:“新聞是對事件、事實、觀點和人物的相互作用進行報道的生產和傳播,這些報道是‘每日新聞’,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向社會提供信息。”
我喜歡最后一部分。回形針的最大化“在某種程度上”把它推到了最低限度,就像巨無霸提供空卡路里一樣。然而,媒體對人工智能的警告是有目的的——也許是媒體報道所能提供的唯一目的——向心不在焉的觀眾發出信號,至少告訴他們這個時刻的重要性。
不要介意90%的詞實際上是關于其他事情的:對成功年輕人的不滿,反商業的刻板印象,標題中“人工智能啟示錄”這個詞的簡單,點擊量的樂趣。
不管chatgpt公司OpenAI解雇和重新聘用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工智能已經不在全球范圍內了,它已經不在硅谷任何一個特定群體的控制之下了,OpenAI這家公司的官方動機是為了利潤,還是為了將人類從人工智能的危害中拯救出來,這都無關重要。
錯誤是會犯的,但在人工智能被賦予發射核武器、設計新生命形式或制造排除人類所有其他需求的回形針的權力之前,它將一次又一次地接受測試,看它是否有能力在非滅絕級別的問題上做出可靠、有用的判斷。
其中包括你可能喜歡的電視節目、一種新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購物者對個性化優惠的反應、自動駕駛汽車對奇怪的交通狀況的反應。
在用于核電站之前,一個開關必須在非關鍵應用中進行數百萬次驗證。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不管怎樣,人類已經完蛋了。我們知道這個。根據一種關于為什么外星文明不明顯的理論,它可能會通過自己的技術毀滅自己。人類(到目前為止)已經從原子彈、選擇性育種、基因工程、我們自己污染的環境影響等中幸存下來。
如果人工智能對我們的生存構成威脅,那么它很可能與這些其他威脅之一結合在一起。一個有趣的例外是:如果人工智能注定了我們,它可能會通過誘導,為我們提供一種不再屬于人類的存在。
據報道,這種擔憂導致了埃隆·馬斯克和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之間的爭吵。人工智能最具吸引力的潛力同時也是最令人不安的潛力——它有可能阻止或無限期推遲人類記憶和文化成就的滅絕,如果不是我們這個實際的物種的話。
自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已經過去了近40億年;自生命變成多細胞生物以來,已經過去了6億年;自第一個大腦進化以來,已經過去了5.2億年。
據我們所知,通過文字保存知識的可能性只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誕生了一個技術文明。現在有可能將這些知識輸入ChatGPT,從而誕生人工智能。
人類正處于瘋狂的旅程中,而且在某些方面正在加速。如此多的現代焦慮是不知道這段旅程何時以及如何結束的焦慮。如果超光速旅行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說一件事:人類在太陽系之外生存的唯一可能的機會是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把我們的遺傳物質或至少是我們的思想帶到新的家園,并在那里培養它們。
就連上個月在車管所和我排隊的那個既沒有電腦也沒有智能手機(這讓登記汽車變得很困難)的家伙,也深知人工智能的風險和希望。
“人工智能即將到來,并將改變社會”是七個字。一項研究發現,《紐約時報》上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平均只有1000多字。有時添加空卡路里是一種讓新聞更牢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