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大的火成巖“上層建筑”潛伏在太平洋表面之下,所羅門群島以東,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這個被稱為美拉尼西亞邊界高原的結構,橫跨1000英里乘200英里的區域,被懷疑是在大約1億年前形成的,直到今天仍在增長。
但現在,據報道,研究人員可能已經弄清楚了高原最初是如何在白堊紀時期形成的,白堊紀是一個以火山活動脈沖為特征的時期,人們對這個時期的火山活動知之甚少。
發表在該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表明,高原不僅僅是一次火山活動的結果,而是“四次不同的火山活動”的結果。這使得它與其他主要結構明顯不同,這些結構只是一個插曲的結果。
這些事件對地球的影響可能是毀滅性的——有些甚至與劇烈的氣候變化有關,引發了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
但美拉尼西亞邊境高原的情況可能并非如此,那里的火成巖層似乎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形成的。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地球科學家凱文·康拉德說:“在太平洋盆地的一些特征中,(科學家)只有一個樣本,它看起來像是一個非常大的大規模單一事件。”“有時,當我們對這些特征進行詳細采樣時,我們意識到它們實際上是在數千萬年的多個脈沖中建立起來的,不會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通過研究過去十年從該地區周圍拉起的巖石的化學成分,康拉德和他的同事們得出結論,該高原最初形成于1.2億年前,在地幔的熱點地區漂流時經歷了幾次變化,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水下島嶼鏈。
隨著我們繼續搜尋世界上的海洋,可能還會發現許多其他的“海洋中板塊上層建筑”。
康拉德說:“隨著我們取樣的細節越來越多,我們將發現更多的復雜性。”